近日,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接連出現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。針對這起疫情,經相關部門多日追蹤發現:小區首個感染者曾乘坐電梯時未佩戴口罩,并在電梯的密閉空間中咳嗽、打噴嚏,污染了電梯環境,進而導致小區內其他居民被感染??!
11月9日,感染者王某的公司組織他去進行核酸檢測,早晨王某首先進入了4號樓的電梯,他在電梯里不戴口罩,還在里面咳嗽。跟他相隔不到兩分鐘的時間,1分55秒,康某一家三口走進了電梯??人詴a生飛沫,飛沫長時間在空氣里面會沉降,但是1分多鐘飛沫是沉降不下去的,這么短的時間康某一家進入到電梯之后,里面會有可能存在的氣溶膠和沒有沉降的飛沫,造成了康某的感染。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,9號樓里面有人員的交叉,9號樓里面住著4號樓感染者王某的工友,還住著在19號樓里面工作的申某的同事。疾控人員發現了線索:4號樓第一個發現的感染者王某,在11月9日晚去9號樓找工友。在電梯里王某不但咳嗽,還打噴嚏,沒戴口罩。11月10日,申某坐電梯去9號樓找同事,后又返回19號樓,10日下午申某住在9號樓的同事到19號樓聚餐。據檢測,9號樓的電梯物表采樣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,而且是多點位的陽性。住在9號樓的申某的同事往返于19號樓跟10號樓,因為這是申某的老板,他的公司辦公地點在19號樓,很可能通過他的手部污染或者是其他的污染機械性把病毒帶到19號樓,同時申某自己也是不斷往返于9樓和19號樓之間。相關閱讀:
研究表明:電梯按鈕或致樓上鄰居感染樓下,最終造成1傳71人超級傳播事件3月19日,從美國回黑龍江的韓女士回到居住的小區進行居家隔離,期間沒有外出。4月3日,韓某的核酸、血清抗體三項均呈現陰性。但4月9日,韓某樓下的鄰居曹某卻被確診新冠肺炎。4月10日,調查人員再次對韓某進行了檢測,韓某被確定為無癥狀感染者。此后,以曹某為中心,疫情傳播鏈迅速延長,最終導致1人傳71人超級社區傳播案例。
4月15日,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CDC)對來自該感染集體中的21份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。結果表明韓某是源頭。但讓人疑惑的是,曹某雖然與居家隔離的韓女士住在同一單元的樓上樓下。但沒有找到兩人直接接觸的證據,這讓傳播途徑撲朔迷離。不過,最近中國CDC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:曹某和韓某可能曾共用一部電梯造成病毒傳播。電梯空間密閉且狹小,空氣也不流通,具備新冠病毒傳播的理想條件。當感染者乘坐電梯時,因咳嗽或說話噴出的攜帶病毒的飛沫就會附著在電梯表面。這時其他人再乘坐這部電梯時,會造成因接觸電梯,沒有及時洗手而感染。通過上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途徑來看,我們也發現了電梯間是一個十分危險地帶,可以導致間接傳播病毒的危險地方。相關研究表明:病毒在潮濕的環境下,存活時間明顯延長。粗糙的表面,如纖維衣物等,這個表面在顯微鏡下觀察相當于有許多細小的孔,多孔表面會抽掉液滴的水分,相當于把病毒抽干,這樣病毒就會失去生物活性。鍵盤、門把手、點燈開關、電梯按鈕、公交車扶手等,這些經常被手觸摸的無孔堅硬表面,不利于水分蒸發,有利于病毒存活。病毒在光滑的不銹鋼表面和塑料表面上可以活24~48小時??!電梯屬于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區域,每天都有大量人員觸碰電梯按鈕。就算及時清理,電梯按鈕還是會被病毒被不斷的污染。那么,如何才能有效應對危險的電梯場景呢?這時候有一臺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就非常有必要了。
△圖片: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接觸傳播,各小區在電梯內放置抽紙,用于一次性按電梯按鈕專用
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搭載東超科技自主研發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,可將常規電梯的樓層、開關按鍵以電子影像的方式呈現在空中。我們在乘坐電梯時,可直接在空中操控按鍵,全程無需與電梯內的實體按鍵產生任何接觸,有效規避了實物接觸帶來的細菌、病毒交叉感染風險。該產品可與電梯原系統無縫連接,具有安全可靠、操作簡單、交互靈敏等特點。

目前,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取得多項專利授權與認證證書,已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政府機關單位、醫院、學校投入使用,并廣受好評,多次被各大主流媒體點贊報道。同時,該產品深受海外市場青睞,在歐洲、北美、東南亞等地銷售火爆!最后,希望大家在日常乘坐電梯時做好個人防護、文明乘梯,提高警惕,防止疫情“復燃”。東超科技也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科技創新,并借助先進的技術,助力大家塑造更加美好、健康的品質生活。